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卢梭为什么痛恨伏尔泰

59

卢梭对伏尔泰的痛恨主要源于以下核心矛盾,这些矛盾贯穿两人思想生涯并最终导致公开对立:

一、私有制与平等理念的根本冲突

卢梭的立场

卢梭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源于私有制的出现,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暴政君主,废除私有制以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他批判文明进步带来的分化,甚至主张回归自然状态。

伏尔泰的立场

伏尔泰则主张通过开明君主制或制度改良实现自由与权利,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认为社会平等难以通过激进手段实现。他更倾向于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进行理性调整。

理念对立的后果

这种根本性分歧使两人无法达成共识,卢梭的激进主张被视为对伏尔泰改良主义的背叛,从而引发深刻矛盾。

二、学术与政治观点的持续冲突

学术争议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与伏尔泰强调的“理性秩序”形成直接对立。伏尔泰批评卢梭的理论“非社会”“反人类”,而卢梭则指责伏尔泰思想“宿命论”和“悲观”。

政治立场的差异

卢梭主张彻底的社会变革,甚至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共和制;伏尔泰则坚持君主立宪制,反对激进革命。这种差异在两人晚年矛盾中尤为突出。

三、人身攻击与名誉损害

伏尔泰的攻击

1764年,伏尔泰匿名出版《公民们的感情》,揭露卢梭的私人生活丑闻(如性别问题、乱伦传闻等),严重损害卢梭的名誉。这些攻击导致卢梭陷入财务困境,甚至被迫创作《忏悔录》进行自我辩护。

卢梭的反击

卢梭在《忏悔录》中不仅记录个人经历,还针对性地回应伏尔泰的攻击,进一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对立。

总结

卢梭对伏尔泰的痛恨是多重矛盾交织的结果:既有理念层面的根本冲突(私有制与平等),也有学术观点和政治立场的对立,更有人身攻击的直接刺激。这种“仇敌”关系成为启蒙运动中极具争议的个案,至今仍被历史学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