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李白写儿时赏月的诗?

59

李白以《古朗月行》一诗描绘了儿时赏月的纯真体验,该诗通过生动的想象和浪漫的笔触,展现了儿童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知。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原文与注释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白玉盘”“瑶台镜”:分别比喻月亮的圆润形态与神话中仙境般的明月。- “青云端”:以青天为背景,强化月亮的空灵与高远感。- “仙人”“桂树”:融入神话元素,展现儿童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想象。- “蟾蜍蚀圆影”:暗指月食现象,体现儿童对天文现象的初步认知。

二、艺术特色与主题

浪漫主义手法

通过“白玉盘”“瑶台镜”等意象,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结合,形成瑰丽的艺术境界。 例如“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夸张手法表现月亮的神秘与不可触及感。

儿童视角的纯真与好奇

以“小时不识月”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展现儿童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动词“呼”“疑”精准捕捉儿童的天真烂漫,如“呼作白玉盘”的拟声描写。

情感与哲思的融合

诗后半段由月相变化引发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隐含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三、历史背景与创作意义

该诗作于安史之乱前,可能反映了李白早期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作为乐府旧题的创新之作,李白打破了传统咏月诗的叙事模式,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综上,《古朗月行》不仅是李白儿时赏月经历的写照,更是其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人类对自然永恒的探索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