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谢公亭的思想感情?

59

《谢公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近古五言律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游宣城时。这首诗主要借助谢朓送别范云的事件,表达了李白对先辈古人的向往与缅怀之情。全诗表现了作者对人间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李白美好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志趣情怀。

具体来说,诗中的“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表达了李白对谢朓和范云当年离别之地的深情,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这种“愁”字内涵丰富,既有思古人而不见的遗憾,又有对自己身世漂泊的叹怨,还有在昔日谢眺交游盛景衬比之下对自身境遇的寂寞,更有受谗遭妒内心郁结的抑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古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两句则表现了李白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

总的来说,《谢公亭》不仅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同时也包含了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表现了他对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