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核心含义: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误解
指因受到不应有的指责、误解或不合理对待而产生的内心难过情绪。例如:
“他被冤枉了,心里感到很委屈。”(被动承受不公)
“工作中被无端指责,真是受够了委屈。”(客观遭遇不公)
二、引申含义:主动曲意迁就
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或维持关系,主动选择忍让或妥协。例如:
“为了大局,我不得不委屈相从。”(主动适应外界压力)
“她总是委屈自己迁就他人。”(描述行为特征)
三、与“委曲”的区别
委曲:多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或表达方式的委婉,如“山路委曲”“委曲求全”;
委屈:专指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强调“受到”而非“造成”,如“受委屈”“别委屈他”。
四、近义词辨析
常见近义词包括:
冤枉(如“被冤枉”)
屈身(如“屈身事权”)
勉强(如“勉强接受”)
憋屈(如“长期憋屈”)
五、情绪影响
长期处于委屈状态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如失眠、焦虑)或行为问题(如抱怨、怨恨),建议通过沟通、调整原则等方式缓解。
以上解释综合了词典定义、语料库用法及心理学视角,涵盖“委屈”一词的常见用法与深层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