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报君黄金台上意

59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其中蕴含了 燕昭王招贤典故,具体分析如下:

一、典故出处

历史原型

源自战国时期燕昭王姬平的故事。他为重用贤才,仿效齐威王筑台招贤,于易水东南修筑了 黄金台,并放置千金招揽天下士子。

典故核心

燕昭王以千金(黄金台)象征诚意,吸引郭隗等贤士,最终汇聚了管仲、乐毅等能臣,为燕国强盛奠定基础。

二、诗句解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

以燕昭王筑台招贤的典故,表达将士对君主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隐含“受君厚待,当效死力”的忠诚。

"提携玉龙为君死"

“玉龙”是唐代对宝剑的美称,此处代指将士手持宝剑,誓死效忠于君主。此句通过夸张手法,展现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三、艺术特色

李贺通过典故与意象的结合:

用典抒情:

借用燕昭王故事深化主题,使忠诚表达更具文化底蕴;

意象选择:以“黄金台”象征尊贵与信任,“玉龙”强化刚毅与牺牲精神,共同营造悲壮而崇高的意境。

四、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此句不仅赞颂了燕昭王的求贤之道,也寄托了唐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当精神,与唐代尚武思潮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