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xū yǔ wěi y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 表面上应付,内心并不真诚。它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在需要维持礼节或表面和谐时使用。例如,在职场中,面对上司的无理要求,员工可能会选择表面上应付,而内心并不认同。这样既保持了表面的和谐,又避免了直接冲突。
“虚与委蛇”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君子虚心,以待人之委蛇。”原意是君子以虚心应对他人的敷衍之举,体现了古人对待复杂人际关系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虚与委蛇”的场合。例如,在社交场合中,面对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打交道的人,可能会采用这种策略,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口中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只是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避免冲突或得罪对方。
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也与“委蛇”有关。委蛇本是神话传说中的蛇,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则是红色的,长度差不多和车辕相当,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的时候都会呆立不动。原指没有任何心机,只顺随事物的变化。后转义为对人假意殷勤相待,敷衍应付。
总的来说,“虚与委蛇”是一个贬义词,用于形容人在交往中表面应付、不真诚的行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