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横不可一世”是一个贬义成语,形容人极度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认为无人能比。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骄横:
指傲慢专横的态度,常表现为盛气凌人、目中无人;
不可一世:
表示这种骄傲达到了极点,常与“狂妄自大”连用。
二、典型用法
贬义语境:多用于批评那些自视过高、目无他人的人,例如:
> 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狂妄的言行令人厌恶;
> 她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表现出不可一世的模样,徒然惹人反感。
三、出处与演变
典源:该成语出自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卷五》,原文是王安石(王荆公)年轻时自负“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后因性格过于张扬而遭人批评;
演变:后世多通过比喻手法强化其贬义色彩,如“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等。
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恃宠而骄;
反义词:谦逊有礼、虚怀若谷、不骄不躁。
五、补充说明
该成语常与“最终自食恶果”的结局关联,如“他再如此骄横跋扈,最后一定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强调其负面后果的必然性。
综上,“骄横不可一世”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刻画了人性中自负与狂妄的极端表现,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