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古代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59

一、政治家范仲淹

幼时家贫,常以粥代食,冬日冰粥分日食用。10岁寄居米店时因家贫辍学,后通过加倍努力成为政治家、文学家,推行“庆历新政”,以“先天下之忧而忧”著称。

二、文学家王羲之

幼年习字:

4岁开始学诗,5岁能吟诗,17岁成为书法大家,其《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刻苦练字:

用坏毛笔堆成“笔山”,洗砚池水变黑,甚至错把墨汁当蒜泥,体现对书法的极致追求。

三、书法家王献之

东晋书法家,幼时即显天赋。因痴迷书法,曾在大水缸旁临摹,形成独特风格,与父亲并称“二王”。

四、医学家张海迪

5岁因病高位截瘫,自学小学至大学课程,15岁开始教书并学习医学,为村民针灸治疗疾病1万余人次,被誉为“当代保尔”。

五、历史学家司马迁

受父亲影响研读史料,因触怒秦始皇入狱受刑,后发愤著书《史记》,开创纪传体史书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六、诗人李白

少年时期便以诗名震天下,25岁供奉翰林,42岁被赐金放还。其诗作风格奔放,被杜甫称为“斗酒诗百篇”,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等。

七、陈平

西汉名相,幼时家贫闭门读书,为消除兄嫂矛盾,隐忍多年后出走。后遇老者授业,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以“忍辱负重”闻名。

八、黄庭坚

苏东坡门下弟子,诗书画“三绝”。26岁中进士后,因梦中芹菜面触景生情,发现祖母遗物,终成一代文豪。

这些故事展现了古代仁人志士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既有个人奋斗的传奇,也蕴含着家国情怀。如需更详细背景,可进一步查阅相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