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以深邃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为儿子诸葛瞻提出了以下核心教诲:
一、修身养性的根本
宁静致远
诸葛亮开篇即强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出内心宁静是明确志向、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只有心无旁骛,才能洞察事物本质,规划未来。
节俭养德
通过“俭以养德”提出生活节俭的重要性,认为节制欲望可保持心灵纯净,避免被物欲所迷惑。
二、学习与志向的关联
志向的重要性
“非志无以成学”强调明确目标对学习的驱动作用。仅有志向而无行动,才华难以提升。
学习的方法
学习需“静以修身”,心无旁骛才能专注积累;同时需“勤以治学”,通过不断学习拓展才能。
三、避免负面品质
警惕怠惰与浮躁
诸葛亮警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指出放纵懈怠会丧失进取心,轻浮急躁则无法陶冶性情。
珍惜时光
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提醒儿子时光易逝,若不珍惜当下,终将追悔莫及。
四、家训的深远意义
诸葛亮不仅是对儿子的劝诫,更是自身人生经验的总结。他通过家训传递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品德、志向、学习与时间管理的辩证关系,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附:原文摘录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