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讲信用的古文,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古文引用
孔子名言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强调信用是立人之本,失去信用则无法生存。
韩婴观点
-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指出虚假欺骗无法长久,信用缺失终将导致关系破裂。
程颐论断
-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宋·程颐):认为忠诚与信用是立身处世的核心要素。
墨翟警示
-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言辞不守信实会导致行动失败。
《左传》记载
- "失信不立":直接点明信用缺失的后果,出自《左传》。
二、典型故事佐证
曾子杀彘
- 曾子为兑现与儿子的承诺,即使儿子年幼也杀猪,体现对信用的坚守。
陈太丘与元方
- 元方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反驳友人无礼,彰显诚信与礼义的结合。
"食言而肥"典故
- 鲁哀公讽刺孟武伯失信于国,用"食言多也,能无肥乎"揭露其言行不一。
三、总结
上述古文及故事均从不同角度强调信用的重要性,涵盖哲学论断、历史典故和现实讽刺,共同构成对"不讲信用"行为的批判与警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