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关于诗人韩愈的资料三行

59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或韩文公,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以下是关于他的核心资料整理:

一、生平与仕途

出生与早年

出生于河南河阳(今孟州市),祖籍河北昌黎。幼年丧亲,由兄嫂抚养长大,自幼聪颖,7岁能作文,13岁著文章。

科举与仕途

25岁中进士,29岁任官,但仕途多舛,曾多次被贬谪(如阳山、江陵等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政治生涯

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其政治主张强调“文以载道”,主张恢复先秦散文传统。

二、文学成就

古文运动领袖

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张破骈文之局限,提倡“文道结合”,主张文章应承载道义。

核心作品

- 散文:

《师说》《进学解》《原道》等,以雄浑气势和深刻哲理著称。

- 诗歌:山水诗、赠别诗等,风格瑰丽,如《题杜工部坟》《石鼓山合江亭》。

历史地位

宋代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评价“杜诗韩笔”。

三、思想与影响

哲学思想:

主张“天人合一”,强调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教育理念:主张“师道尊严”,反对当时士大夫轻视师道的风气。

历史影响:其文学创新为宋代散文发展奠定基础,被后世学者誉为“文章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