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登岳阳楼杜甫赏析

59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漂泊生涯的代表作,以五律形式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以下是深度赏析:

一、结构与意境

起承转合的典范

- 起: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通过时空对比,虚实交错,既表达了对洞庭盛景的向往,又隐含了晚年漂泊的沧桑感,为全诗奠定基调。 - 承: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雄浑笔力描绘洞庭气象,将自然壮阔与家国动荡相映照,象征着时代巨变。 -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陡然转折,从壮阔之景跌入孤寂现实,凸显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 -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将个人悲苦升华为家国之痛,以泪收笔,情感激昂。

虚实与象征

- 首联的“昔”与“今”形成时空跨度,暗示了安史之乱后的历史变迁;颔联的“坼”与“浮”化静为动,赋予天地以动态,象征家国动荡。

二、情感与主题

忧国忧民

- 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暗喻国家分裂与战乱频仍,尾联“戎马关山北”直接点明北方战火,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苦难紧密相连。 - 杜甫晚年漂泊,虽身患重病,仍心系苍生,体现了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抱负。

个体与时代的反差

-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通过孤舟意象,凸显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与颔联的宏大景象形成强烈反差。

三、艺术特色

语言与意象

- 语言精炼,如“坼”“浮”等字,化静为动,意境深远;“孤舟”“涕泗”等意象,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长年向往与今朝实现的对比,开篇即显张力。

律诗典范

- 全诗符合五律格律要求,对仗工整,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音韵和谐,结构严谨,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

四、历史背景

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出峡漂泊,年老体衰,目睹国家动荡,创作此诗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