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誉为“两弹元勋”,其生平经历可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早年成长与求学
出生与家庭: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书香门第,父亲邓以蛰是知名学者。
教育经历: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1941年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7年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物理学,两年后获博士学位。
二、留学归国与科研起步
回国经历:1950年放弃美国优越条件,冲破阻力回国,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早期贡献: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调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主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三、核武器研制与突破
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领导完成理论方案并指导核试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第一颗氢弹:1967年6月17日,参与指导氢弹空爆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四、晚年贡献与荣誉
后期工作:1979年核试验后,亲自寻找未爆核弹头,因辐射患直肠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际影响:打破西方核垄断,提升中国国防实力,被国际公认为“民族脊梁”。
五、精神遗产
核心品质:隐姓埋名、无私奉献,始终以“科技报国”为使命,其精神激励了无数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