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悯农诗
1. 《悯农·其一》(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通过春种与秋收的对比,揭示农夫辛勤劳作却仍面临饥饿的困境。
2. 《悯农·其二》(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强调粮食的珍贵。
二、观刈麦与田家生活
3.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释义:以夏日麦收为背景,展现农民全家参与劳作的场景。
4. 《田上》(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释义:表现农民早出晚归的辛勤,体现农业生产的艰辛。
三、其他相关作品
5. 《休粮僧》(贯休)
不食更何忧,自由中自由。 身轻嫌衲重,天旱为民愁。 释义:通过僧侣的视角,反衬出普通百姓对粮食的依赖。
6. 《别州民》(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释义:以甘棠树象征希望,表达对贫苦农民的同情与救济意愿。
7.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释义:通过渔夫对鲈鱼的喜爱,隐喻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
四、补充说明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虽未直接涉及农业,但通过“田家几日闲”的对比,暗示农时与生活节奏的关系。
《农父》(张碧)描绘丰收后的场景,反衬出“禾黍属他人”的无奈。
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的紧密联系,既有对劳动艰辛的同情,也包含对节俭的倡导,共同构成珍惜粮食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