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七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内容
君子之争 孔子认为君子之争应遵循礼节,如射礼、作揖等仪式,强调谦让与和谐。例如:
>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礼乐本质
批判仅重形式(如玉帛、钟鼓)而忽视礼乐内涵,主张以道德修养为核心。例如:
>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仁与知行
阳货质疑孔子“仁”与“知”的标准,孔子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小善,强调“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本性相近但需后天修养。例如: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诗经教育价值
提倡学习《诗经》,认为其能“兴、观、群、怨”,并强调“迩事父,远事君”的实用性。例如:
> "小子何莫学夫《诗》?"
二、重点注释
射礼与作揖: 射礼指古代射箭仪式,作揖为拱手行礼,体现谦逊与礼节。- 阳货篇
三、出处与背景
该章节出自《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及他人的对话,反映其关于道德修养、礼乐制度及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