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通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句,深刻阐述了心境修养与人生追求的关系。其含义是:若无法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便无法明确人生志向;若不能心境宁静,便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背景补充
该句出自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24年)。全文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开篇,强调品德修养的基础作用,随后通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句,进一步阐释学习与志向的关联性。
现实意义
此句被后世广泛传颂,常被用于劝诫人们保持心境平和、淡泊名利,以达成更高远的人生追求。例如,在面对诱惑或挫折时,提醒人们需先沉淀内心,才能明确方向。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