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曹操刺杀失败及逃亡途中的关键事件,展现了权谋斗争与人物性格的复杂多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董卓专权与废立之举
废少帝立献帝 董卓以“清君侧”为名,于嘉德殿召集文武百官,以少帝刘辩“天资轻佻”为由废黜,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自任相国,独揽朝政。
残暴镇压反对者
废帝后,董卓幽禁少帝、何太后及唐妃于永安宫,断绝饮食供给。少帝因怨诗被李儒以鸩酒毒杀,唐妃代饮身亡,何太后被推下楼致死,进一步巩固残暴统治。
二、曹操献刀谋刺董卓
刺杀计划
司徒王允与曹操密谋刺杀董卓,曹操以“七星宝刀”为名,趁董卓熟睡时拔刀行刺,但因镜中刀光惊动而失败。
机智逃脱
曹操谎称献刀试马,借机逃离相府。但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陈宫初见曹操忠义,弃官同行。
三、曹操逃亡与杀吕伯奢
误杀吕氏
逃亡途中,曹操寄宿吕伯奢家,误以为吕家要害他,遂斩杀吕伯奢全家。后知误会,但已无法挽回。
性格体现
事件暴露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果决性格,同时展现其机智与冷酷。
四、后续影响
朝堂动荡: 董卓暴政引发朝野愤慨,八路诸侯联合讨伐,但均失败。 吕布崛起
曹操转型:此事件成为曹操崛起的转折点,展现其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
总结
第四回通过董卓的暴政与权术、曹操的刺杀失败及逃亡经历,奠定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叙事基调,同时塑造了董卓残暴、曹操机智、陈宫忠义等经典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