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人物的绰号,可综合《三国演义》及历史记载整理如下:
一、正面形象绰号
卧龙 - 诸葛亮 出自徐庶评价“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成为诸葛亮最著名的称号。
凤雏
- 庞统
与“卧龙”齐名,徐庶称“卧龙凤雏”,象征两人皆为天下英才。
美髯公- 关羽
因颜长须飘逸,故称“美髯公”,成为忠义与勇猛的象征。
常胜将军- 赵云
凭借屡战屡胜的战绩得名,尤其以长坂坡单骑救主闻名。
小霸王- 孙策
年少时便有霸王气象,故称“小霸王”。
虎痴- 许褚
因力大无穷,曹操称其为“虎痴”,常担任先锋角色。
锦衣卫- 马超
身披锦绣战袍,武艺超群,故得此称。
吴下阿蒙- 吕蒙
初露头角时被称为“吴下阿蒙”,后因智取荆州闻名。
幼麟- 姜维
少年时期便显露卓越才能,诸葛亮称其为“天水麒麟儿”,后官至大将军。
二、负面形象绰号
三姓家奴- 吕布
因反复无常的立场,被张飞怒骂“三姓家奴”,成为负面典型。
冢虎- 司马懿
源自曹操评价其“如石冢之虎”,隐喻其隐忍与爆发力。
王佐之才- 荀彧
曹操赞誉其为“王佐之才”,但因理想不合最终分道扬镳。
古之恶来- 典韦
以勇猛著称,曹操称其为“古之恶来”,含贬义。
三、其他特色绰号
刘璋: 曹操称其为“守门狗”,讽刺其虽拥有兵力却无实际作为。 袁术
大耳贼:刘备自谦之词,后成为负面标签。
四、总结
三国人物绰号多与性格、战绩或历史事件相关,既有象征性赞誉(如“卧龙”“美髯公”),也有辛辣讽刺(如“三姓家奴”“王佐之才”)。这些绰号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成为后世文学与文化中的经典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