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本义 指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书籍,如《论语》《孟子》等。
引申义
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言行举止郑重其事,常用于描述正式场合或需要严肃对待的情境。
二、用法与结构
作谓语: 例如“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作定语
作状语:例如“他一本正经地解释问题。”
三、情感色彩
中性偏褒义:通常用于褒扬认真负责的态度,如“老师一本正经地讲课”。
含讽刺意味:当用于形容故作严肃或虚伪态度时,带有贬义,如“他一本正经地装模作样”。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道貌岸然、不苟言笑、郑重其事、义正辞严
反义词:油腔滑调、嬉皮笑脸、吊儿郎当、插科打诨
五、出处与演变
典故来源: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原指经典著作的权威性,后引申为行为态度的严肃性。
语言演变:该词通过典故的引申,逐渐脱离了原指,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
综上,“一本正经”通过典故演变为描述态度严肃的成语,需结合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