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筹莫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yī chóu mò zhǎn,意思是形容遇到问题时毫无办法,没有任何进展或解决方案。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义:
筹:古代用于计算的算筹,引申为计策、办法;
展:施展、实现;
整体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二、出处与典故
典故来源:
该成语最早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原指群臣面对国家大事却无计可施,后引申为形容毫无办法。
近现代引用:
唐顺之《与陈苏山职方》等文献也均有类似表述,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
三、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
主谓式,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
束手无策、无计可施、愁眉不展。
反义词:
大展宏图、神通广大。
四、典型例句
学习困境:
“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时才一筹莫展。”
工作难题:
“面对复杂项目,团队一时一筹莫展。”
生活困境:
“经济拮据让他对未来一筹莫展。”
五、情感色彩与使用注意
情感色彩:
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情境,如计划失败、困境无解等。
使用注意:
需注意与中性词“束手无策”的区别,后者更强调被动无能为力,而“一筹莫展”侧重主观上缺乏计策。
通过以上解析,可全面理解“一筹莫展”的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