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涌泉跃鲤:
姜诗与其妻庞氏的故事。庞氏为了满足婆婆对长江水的喜爱,常到江边取水,并经常做鱼给婆婆吃。一次因风大晚归,姜诗误会她怠慢母亲,将其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知道后,令姜诗将其请回。此后,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闻雷泣墓:
王裒的故事。王裒的父亲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教书,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乳姑不怠:
崔山南的故事。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数年如一日。长孙夫人病重时,嘱咐崔山南的子孙媳妇也要像她一样孝敬唐夫人。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孝敬祖母唐夫人,继母食后病愈。
伊尹祭母封墓冢:
伊尹的故事。伊尹出生后母亲即去世,被人收养。长大后,他遍寻生母埋葬之地,得知母亲葬在洛沟村,便每年都到母亲墓前祭拜,封土扫墓,年复一年,从无间断。现在洛沟村巨大的伊姑冢,就是伊尹几十年间封起的墓冢。
德秀陪母拉板车:
元德秀的故事。元德秀赴京赶考时,不忍远离母亲,就用板车拉着母亲一同前往。为官后,总把母亲迎养在任所,晨昏侍奉。母亲病故后,他在母亲墓地搭起草庵,守候三年。他在鲁山县城搭起琴台,抚琴奏曲,与民同乐,留下千古佳话。
孔子尊师重道:
孔子自幼聪颖过人,事母至孝。母亲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并且从事著述工作,把伟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
这些例子展示了古人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感人故事,他们的行为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孝道,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