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完整内容,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完整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气,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补充说明
歌诀含义
- 春季:立春(2月4/5日)开始,雨水(2月18/19日)雨量渐增,惊蛰(3月5/6日)春雷惊醒动物,春分(3月20/21日)昼夜平分,清明(4月4/5日)祭祖踏青,谷雨(4月19/20日)播种移苗。
- 夏季:立夏(5月5/6日)开启炎热,小满(5月20/21日)麦收,芒种(6月5/6日)插秧,夏至(6月21/22日)最长白昼,小暑(7月6/7日)初伏,大暑(7月22/23日)三伏天。
- 秋季:立秋(8月7/8日)暑气消退,处暑(8月22/23日)收获,白露(9月7/8日)露水凝霜,秋分(9月22/23日)昼夜均分,寒露(10月7/8日)寒意加深,霜降(10月23/24日)红叶满山。
- 冬季:立冬(11月7/8日)寒冬开始,小雪(12月5/6日)初雪,大雪(12月7/8日)封山,冬至(12月21/22日)最短白昼,小寒(1月5/6日)接近腊月,大寒(1月20/21日)结束寒冬。
日期规律
- 上半年节气多在每月6日或21日,下半年多在8日或23日,具体日期可能相差1-2天。
文化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反映了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的紧密关联,如清明前后种麦、芒种插秧等。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节气的农事活动或天文现象,可参考《二十四节气歌诀》的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