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名人不耻下问的故事

59

关于“不耻下问”的名人故事,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经典案例:

一、孔圉(孔文子)

背景: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因谦虚好学被国君赐谥号“文”,后人称“孔文子”。

典故:

孔子祭祖时因礼仪知识不足向人请教,子贡质疑其资格。孔子解释称,孔圉虽地位低、学问浅,但虚心向地位更低者求教,故获此谥号。

二、杨时(程门立雪)

背景:

北宋学者,程颢、程颐兄弟弟子,以尊师著称。

典故:

求学于程颐时,因雪夜等待老师醒来,直至形成雪人,体现其虚心求教的精神。

三、华佗

背景:

东汉末年医学家,家贫但勤奋好学。

典故:

七岁拜蔡医生为师,因师兄刁难,暗中练习称药分量,后通过实践掌握技艺,展现其刻苦钻研态度。

四、祖逖与刘琨

背景:

东晋将领,以勤奋和军事才能闻名。

关联:

与刘琨“闻鸡起舞”齐名,体现其不断进取的精神,虽未直接涉及“不耻下问”,但呼应其谦虚好学的品质。

五、白居易

背景:

唐代诗人,文学成就卓著。

典故:

创作时虚心向老婆婆请教修改诗句,接受民间智慧,提升作品质量。

六、其他案例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时,虽学识渊博,仍虚心查阅古籍和民间药方,体现科学精神。

丰子恺:艺术领域专注,曾向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展现跨界求知态度。

总结

“不耻下问”强调谦虚好学的精神,上述故事中,孔圉、杨时、华佗等人的行为最具代表性。孔圉以谥号彰显品质,杨时以行动诠释尊师,华佗以刻苦精神突破困境,共同体现了这一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