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主要贡献和特点如下:
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主张“文必自守而畅,必自畅而高”。其理论对宋代苏轼等文学家影响深远。
文学成就
- 散文: 代表作包括《师说》《进学解》《杂说》等,以议论见长,逻辑严谨,语言简练。 - 诗歌
- 碑志文:如《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志》,开创性运用《史记》《左传》叙事手法。
政治与思想
- 尊儒反佛,主张以孔孟之道统继承儒家思想,曾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
- 提出“文道合一”理论,强调文学与道德的统一。
历史地位
-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欧阳修、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其文学改革对晚唐及宋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韩愈以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成为唐代及后世文学家的典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