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草船借箭、程门立雪都是中国古代的典故或成语,以下是它们的具体意思:
负荆请罪
意思: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因不满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扬言要羞辱蔺相如。后来廉颇意识到蔺相如的宽宏大量,便赤裸上身,背负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最终成为刎颈之交。
完璧归赵
意思:原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使者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他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使和氏璧完好地回到赵国。
草船借箭
意思: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出自《三国演义》。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周瑜与曹操大战,因军中缺乏箭矢,诸葛亮设计用草船借得曹军箭矢,解决了燃眉之急。
程门立雪
意思:形容尊师重道,诚心求学。
出处:出自《宋史·杨时传》。故事讲述了北宋时期,学者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发现老师在睡觉,不忍心打扰,便站在雪地里等待,直到雪积了一尺深。这个故事体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诚心求学的精神。
这些典故和成语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还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