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与"平等"的古语名言,可综合不同时期思想家的论述,整理如下:
一、关于"自由"的名言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代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表达了对权臣专权下个人自由的无奈与抗争。
"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代刘商《胡笳十八拍》之七,通过对比君主权力滥用与臣子生存困境,隐喻自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
"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以民间视角批判权贵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
罗斯福,美国政治家,强调自由需在法律与责任框架内实现。
二、关于"平等"的名言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
纪伯伦,现代诗人,以建筑意象比喻平等的基础性,强调人人平等的哲学思想。
"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
西塞罗,古罗马哲学家,指出平等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商鞅,战国改革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法家思想。
"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基础"
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家,描绘未来社会自由与平等的结合。
三、自由与平等的辩证关系
自由与平等的相互依存: 如康德所言,自由需在理性框架内实现,而平等是自由的社会基础。 历史视角的演变
以上名言反映了不同时代对自由与平等的探索,既有对个体权利的追求,也包含对社会责任与集体利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