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污染:
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
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噪声污染:
指噪音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放射性污染:
指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污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长期的危害。
土壤污染:
指土壤中污染物的积累,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固体废物污染:
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光污染、热污染:
指人类活动导致的光和热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人类活动中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入环境,影响其自净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等,同时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如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等。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