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古代名言,综合多部经典文献整理如下:
一、《论语》
1.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篇)
2. "言忠信,行笃敬"(虽未直接出自《论语》,但常被引用)
二、《孟子》
1.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篇)
2. "人无信不立"(虽未直接引用,但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同义)
三、《礼记》
1.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多篇收录)
2.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多篇收录)
四、《墨子》
1.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修身》篇)
2. "言不信者,行不果"(《修身》篇)
五、《庄子》
1.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鱼父》篇)
六、《史记》
1. "一诺千金"(《季布栾布列传》)
七、《左传》
1. "失信不立,不仁不义"(虽未直接引用,但与"人无信不立"同义)
2. "人背信则名不达"(《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八、《荀子》
1. "耻不信,不耻不见信"(《非十二子》篇)
2.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劝学》篇)
九、《管子》
1.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权修》篇)
十、《韩婴》
1.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诗外传》篇)
十一、《屈原》
1.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离骚》篇)
十二、《荀子》
1.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劝学》篇)
十三、《朱熹》
1.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之以生"(《朱子语类》篇)
这些名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既有对个人品德的修养要求,也有对国家治理的哲学思考。例如,孟子将诚信视为天道,荀子则强调诚信与仁义的关联,而《论语》则通过具体行为准则传递诚信理念。